来源:国资智库
日期:2024-064-12 17:31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o4dO8a8BNOqijwgTzyLnw
编者按
继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2024年2月19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会上提出“二次创业”再出发,表示要“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
与此同时,广州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新型储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抢占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蓝色能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二次创业”底气何在?“新”从何处来?带着这些问题,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带队走访了包括广州产投、广州工控、广州数科等3家企业集团,并与集团一把手进行对话交流。上述3家企业中,广州产投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广州工控、广州数科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截至2023年底,广州全市国企资产总额6.7万亿元、净资产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8.3%。2023年,全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7.8%,在地规上工业总产值5836.7亿元、同比增长2.9%。市属国企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家(广州工控)、总数共4家,上榜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且自国企内部孵化出的独角兽创新企业数量正持续攀升。
数据的背后,是广州国资国企奋进的集中迸发。
2023年,广州产投宣布成立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和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年末,广州产投与广汽集团、中国银行联手作为LP,出资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广州新祺智联股权投资基金。2024年,广州产投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产投资本总经理。一时间,广州速度与魄力引发创投圈热议。作为广州唯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广州产投立足于树立国资平台“新标杆”,开创产业投资“广州模式”,致力于“投”出新质生产力。
“广州工业需要什么就投什么。”这是来自于广州工控的投资理念,这家新晋世界500强企业,通过投资上市公司山河智能,依托山河智能、广州海瑞克的盾构机整机制造能力,广重集团的零部件加工能力,深耕广州及大湾区市场,向研发、生产、销售、维护、再制造、咨询服务垂直整合,正在南沙区打造盾构机产业集群。
在广州数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跃珍看来,“广州数科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效能,从而带动技术与产业的互促双强”。如今,广州数科已经构建起面向行业通用的aiCore System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布局了“通信、算法、算力、数据、场景”全要素技术,通过全面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技术能力,带动全新的生产力价值释放,形成从技术底座到场景应用等全链条的创新水平跃升,真正培育成极具价值的数字新质生产力。
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一手通过强链、延链、补链、扩链,为现有产业盘活“存量”;另一手强化国有资本招商功能及运作力度,同时持续发挥企业主体创新作用,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孵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未来颠覆性产业——这是广州国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攻略秘籍”。
潮起珠江再出发,奋楫扬帆正当时。
“再造新广州”从何入手?广州国资或许正在给出一种解题思路。
致力当好耐心资本,全面构建科创服务体系,
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话广州产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
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争当新阶段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州产投)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12月改组运作。改组两年来,广州产投动作频频,累计投资百余个基金及项目,为大湾区引入重点产业项目近30个,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
2024年1月5日,广州产投召开2024高质量发展务虚会,围以“困境与突破:广州产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为主题,就集团2024年经济工作和未来发展思路展开研究讨论。会上金句频出,“唯有进取、方能生存”,“少做束之高阁的报告,多做产业落地的链接”……产投的中层干部与集团领导班子谋事干事热情高涨。
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俊茯在会上提出,要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精神,聚焦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定位和“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争当新阶段国资国企改革的“排头兵”。
这位长发披肩、笑容灿烂的一把手,被广州当地媒体称为“飒爽的铿锵玫瑰”。此前,她是广州交易集团董事长。她曾在政府多个经济管理部门就职,长期从事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亲历了国企改革波澜壮阔的激荡岁月。罗俊茯指出,在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背景下,广州产投要从提升科技创新力、增强产业引领力、提高价值创造力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上海国资》:2023年2月,广州产投在地方政府层级率先组建千亿母基金,同时旗下在管基金产品30余支,目前基金运营情况如何?对拉动地方产业化体系产生了哪些实际助力?
罗俊茯:两大母基金于2023年2月官宣成立,8月出台管理办法,9月起全面进入提质增速阶段。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促进“产业集群+专项基金+重大项目”有机协同,致力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产业发展。
合作“朋友圈”覆盖头部机构(IDG资本、中金资本、君联资本等)、知名央企(中国国新、中银资产等)、产业龙头(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等)、高校院所(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等各类创新主体,以及部分知名创投机构(元禾原点、飞凡创投等)。
运作半年多来,产投母基金新设4支专项母基金及重大项目投资专项基金,两大母基金与链主企业、产业龙头、头部机构、大院大所等合作设立超30支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超470亿元;面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招引推动越海集成、拉普拉斯、孚能科技、来恩生物、希姆计算、巨风半导体、银诺医药、壁仞科技、合源生物等一批项目落地广州,项目计划在穗投资规模超550亿元。
此外,在助力地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面,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100亿元上市公司定增基金撬动作用,专项用于支持广州龙头上市公司,以及有产业落地广州的外地上市公司,出资参与广钢气体、海格通信、思瑞浦、穗恒运、万孚生物、祥鑫科技定向增发,助力广州延链补链强链扩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资并购基金资金放大作用,协助市属国企成功收购山河智能、苏交科等优质标的,推动企业来穗投产扩建,助力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上海国资》:近年来,整合重组或新设立产业投资集团成为行业趋势,主要是通过跟投、领投以及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效能。对此,广州产投在发展与投资方面如何定位?有没有一些自身的独特打法?
罗俊茯:作为广州“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的核心平台,广州产投坚持“耐心资本”的产业思维,从短期财务思维向支持长期发展的产业思维转变,从松散打法向头雁牵引、集聚成势的生态构建转变,从“资源招商+政策招商”向“资本招商+生态招商”转型升级,强化股东赋能和投后增值服务,用长期主义的眼光、“十年树木”般的耐心,为投资项目提供全要素设计、全过程陪伴、全周期服务。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我们在资本招商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色模式:
一是强化机构联动,放大资本招商功能。加快设立一批子基金,并在现有合作机构中筛选一批与广州产投投资风格契合的优质机构加大合作,实现合作伙伴的优中选优。产投母基金加快与知名投资机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跟进投资、靶向招商、产业并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活水”;创投母基金加快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专业早期投资机构等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和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孵化成长。
二是强化战略投资,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产业投资平台定位,做好头部机构、广州各区、优质项目的联系枢纽,依托两大母基金已形成的子基金集群,动态掌握国内外大量优质项目、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项目,通过返投、招引、跟投等方式挖掘一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以“大投资”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三是强化协同作战,聚合资源成就未来。充分利用广州产投旗下在管基金以及各类科创平台资源,构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联动、“资本招商+生态招商”模式、“高端智库+榜单成果”应用的创新打法,从“单打独斗”向“糅合借力”转变,形成有力协同与补充,全力推动广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
《上海国资》:在资本招商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吸引被招引的企业入驻广州?资本以外,广州产投还能够为战新产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带来哪些帮助与支持?
罗俊茯:除了给予项目资金投资,更重要的是赋能,帮助企业未来成长。近年来,广州产投从产业引导的角度,强化投后赋能,从过去关注单一项目财务投资收益和退出方式的任务式、单点式、分段式短期思维,转向“耐心资本”全要素设计、全过程陪伴、全过程服务的长期思维,全力打造全链条的科创服务体系,致力为所投项目提供资本、资源、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切实提升资本招商和企业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更好为广州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首先是强陪伴,以产业园区为核心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我们创新实施“房东+股东+管家+合作伙伴”服务模式,大力拓展开发产业园区,为投资企业提供从资本支持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服务。目前在营在建园区总面积超90万平方米,旗下“广州1935”园区项目(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国际企业孵化器5期、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等科技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正积极推进,通过“一基金一园区”模式,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落地的资本支持和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其中,我们旗下的科金集团还荣膺“2023年度中国产业园区品牌影响力10强”。
其次是助成长,以科创平台为抓手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我们统筹打造多层次梯队化榜单体系。2024年与胡润百富联合设立全球独角兽企业家联合会,共同发布“大湾区未来独角兽榜单”;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广州科技金融集团等旗下单位统筹发布广州拟上市统筹发布广州拟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等榜单;通过深化“投研榜招”联动,累计投资支持27家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承办“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两大国家级展会。2023中国创交会由科金集团牵头举办,是史上参展企业数量最多、展区面积最大的一届;中国海交会连续多年由科金集团牵头承办,被誉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第一品牌”,累计吸引了过万名海外人才参会,吸引优秀海外人员来穗创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托管全国规模第一的广州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为近1.2万家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1500亿元。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企动力”广州产业创新生态云平台投入使用,目前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5万个,一季度新增注册用户超3000个,并即将入驻广州数据交易所,探索推进数据交易业务。
最后是促合作,以大院大所为朋友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复旦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中科院有机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知名高校深化合作,设立面向产业应用技术突破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科宇航(中科院力学所)、威溶特(中山大学)、中科云图(中科院地理所)等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落地生根、做大做强,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
《上海国资》:广州产投在发展理念中提出要做“耐心资本”,2023年成立的500亿创新投资母基金将方向定于投早投小,面对整个市场IPO紧缩等形势,集团如何做好功能定位与收益回报之间的平衡?此外,国资监管的需求与资本市场对风险承受力的期待如何有效平衡?
罗俊茯:广州产投自改组运作以来,就坚持立足功能定位,致力当好一个愿意承担风险、进行长期投资的“耐心资本”,用长期主义者的眼光,为投资项目提供全要素设计、全过程陪伴、全周期服务,赋能未来产业长远发展。基于这样的使命愿景,我们把500亿创投母基金定义为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全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但在实操中,如何实现功能定位和收益回报之间及国资监管与风险承受之间的有效平衡,也确实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对此,我们提出要坚持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充分契合创新投资逐步偏好早期原始创新、强调技术创新高门槛性的特点,持续构建合理科学的产业投资工作体系,完善健全“募投管退”工作机制,优化提升投前、投中、投后全覆盖的国资投资风控体系,探索构建投早投小容错和考核机制,确保在全力支持科技创新的同时,平衡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保障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在投后管理方面,我们对已投项目实施动态跟踪和评估,强化投后日常管理,完善项目退出机制,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们稳健控制出资金额、把控出资节奏、深化降本增效,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支撑,以投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集成。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引进核心人才,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打造一支“懂产业、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的投研团队,全面打造与业务发展相适配的人才“选育留用”工作机制。在容错免责机制方面,我们针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项目,积极加强与国资监管部门的沟通,探索构建不以单个投资项目论成败,对被投的早期项目实施“整体动态盈亏平衡”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切实营造干事创业、敢做善为的良好氛围。
《上海国资》:基金以外,广州产投的产业园区也被业内津津乐道,能否进一步介绍“房东+股东+管家+合作伙伴”的服务模式?
罗俊茯:产业园区建设是广州产投打造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我们目前主要的在营园区包括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1—4期、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电园区,在建园区则包括“广州1935”(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广州市高能技术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5期。
以目前我们旗下运营最为成熟的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为例。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是由广州市政府投资在广州科学城建设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园区,是经国家科技部确定的9家“国际企业孵化器试点单位”之一。园区位于广州科学城中心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建有孵化场地近18万平方米,功能配套、设施齐全。
近年来,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聚焦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升级“1+2+5+N”品牌特色孵化服务体系,践行“房东+股东+管家+合作伙伴”经营理念,与园区企业相伴而行,共建产业培育“生态圈”,并成了粤港澳大湾区最具专业化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孵化载体之一。2022年,广州产投旗下产投资本、科金集团联合出资4000万元参与园区企业云舟生物C轮融资,成为其股东。通过有效整合集团和孵化器平台资源,优化资源调度,致力为云舟生物提供专业细致的发展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加速成长。2023年,云舟生物估值达70亿元人民币,成为广州市首家生物科技领域的全球独角兽企业。
目前,我们正在高标准打造广州1935(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通过盘活广州发电厂约9万平方米老旧厂房,将其改造建设成超28万平方米的新型产业载体,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生产、研发、办公空间。这既促进了自有闲置土地物业提质增效,增加了广州产投优质产业空间载体;又营造了支持创新的产业氛围,有助于吸引龙头企业及产业上下游核心环节企业落户园区,培育特色产业集聚生态,进一步释放创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
建成后的“广州1935”产业园区将形成以“新能源、新科技、新体验”为特点的产业方向和以“总部办公、工业上楼、创意共享”为主导功能的建筑空间,并将由广州产投统一招商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提供资本服务、政策服务、专业园区、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及培育等全链条科创服务支撑,形成“园区载体+科技金融+产业赋能”的产业生态闭环,进一步深化“房东+股东+管家+合作伙伴”的服务模式,更好助力创新创业企业加速腾飞。
《上海国资》:广州产投的前身是广州市2014年成立的第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也是国内探索较早的两类公司,您对两类公司在国企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作用如何看待?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两类公司的发展在机遇之外,还面临了哪些挑战?
罗俊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关键举措,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作为市属唯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广州产投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以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为目标,通过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践做法和经验,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全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致力当好国资改革“排头兵”,成为广州产业升级调整的“助推器”,国有资产盘活提效的“操盘手”,国资体系流动增值的“大中台”,全力支持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初,我们还制定了广州产投“二次创业”12条,积极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增强产业引领力、提高价值创造力深化改革,以6年时间“再造一个新产投”的魄力,助力广州实现“二次创业”再出发。
但同时,两类公司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不少两类公司是由产业集团公司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改组而来,或是通过划转若干国有企业股权予以组建,市场化的投融资、资本运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本运作、股权管理、基金投资、金融服务的能力亟须增强,特别是核心人才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两类公司仍缺乏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激励。受现有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考核方式影响,不少两类公司的长期投资和战略性布局不足;同时多元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目前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手段难以满足对市场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的需要,尚未充分调动职业经理人的参与积极性。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工作还在持续深化中,大家都在做积极的尝试探索,希望能够有更多互动交流机会,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共同推动改革在追求实效上取得新的进步,真正激发出企业的内生动力活力,充分体现“两类公司”的新担当新作为。